中华建设杂志社
分享到:

中华建设杂志

杂志社要求删除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主办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 国际刊号:1673-2316
  • 国内刊号:42-1732/TU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07
  • 创刊时间:199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中华建设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华建设杂志刊首语

提高农民工素质,推动建筑业升级

摘要: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农民工业余学校平台作用,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有理想、讲文明、懂技术、会操作、出业绩的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引导一线建筑业农民工向建筑产业工人转型。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劳动力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建筑行业生产一线农民工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因此,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对于提高农民工素质、加快建筑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中华建设杂志热点聚焦

切不可成为又一个“泡泡”——聚焦养老地产热

摘要:跌宕起伏的2012年楼市过去之后,今年,地产开发商开始不断自我调整。在住宅市场仍面临较高的调控压力下,商业地产的大势似乎也难以再回来;旅游地产已是各方竞相争夺的香饽饽,一番角逐之后,几家欢乐几家愁。随着中国快步进入老龄社会,养老地产开始被各路地产开发商盯上。由于北京率先把养老设施用地纳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有些业界人士将2013年称为养老地产元年。可是,在没有任何成功模式的摸索中,作为开发商眼中的“蓝海”,养老地产是否真能让企业轻松介入?此时开发是否是最佳时机?它会是开发商制造的又一个“泡泡”吗?
6-9

涨价,首先要解决信任危机--聚焦自来水水质之惑

摘要:最近,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文珂表示,水价应“提高YU30元到40元一吨才行”,这一表态被迅速解读为水价有可能上涨,并引来一片质疑声。一片口水中,王文珂的另外一个表述却被不少人忽略了,那就是他谈到很多地方在水价上涨之前召开听证会来平息民众不满完全是误导民众,王文珂认为“听证会让大家关心水价而不关心水质了”。在许多人愤而攻击涨价传言的同时,也有很多人注意到了这个表述,并提出了理智的回应:科学的涨价其实是现实的,但是,要给一个有说服力的、科学的理由,要公平,否则,凭什么让百姓买单?而这个理由,目前公众的共识是——能不能提供与价格相当的有质量保证的饮用水?
10-13
中华建设杂志新闻追踪

公共自行车的株洲模式--低碳时代的城市命题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并要求,为了应对资源和环境制约带来的巨大挑战,城市的发展理念、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生活方式都必须有根本性转变。于是,低碳、绿色,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话题之一。而推广公共自行车,则是实现低碳绿色出行的重要手段。
14-16
中华建设杂志政策解读

加快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培养步伐--《关于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解读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作为建筑行业生产一线主力军的农民工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却日益突出。因此,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不仅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农民工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久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以实现产业转型。
20-23
中华建设杂志封面人物

共同奏响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未来号角--访中英生态城市与绿色建访工作组联杨威博士

摘要:当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严峻挑战,发展绿色建筑、建设生态城市是国家层面最佳的战略选择,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性潮流。建筑业对环境的影响众所周知,推广以生态、节能、减排和健康为特质的绿色建筑是治理当前环境危机的关键所在。在世界发展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市进程中,英国是先行者与领跑者。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中英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工作组联杨威,这位英姿飒爽的女博士与我们详谈了英国在绿色建筑方面的成功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24-29
中华建设杂志风景线

“捡钱姐”的本色人生——记武汉市青山区城管局清扫三队环卫工人潘桂云

摘要:2013年2月21日,《武汉晨报》以一个整版刊发一篇通讯《青山三弓路有个环卫捡钱姐》,立即引起人们关注。文章提要介绍,20日上午10点,青山区城管局一名环卫工人在三弓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装有500余元现金和其他财物,在警方的协助下,中午时分就找到了失主。令人称奇的是,在一年时间内,她就在三弓路上先后3次拾到钱,均找到失主归还,总金额达2万元,被同事们调侃为幸运的“捡钱姐”。“捡钱姐”真名潘桂云,是武汉市青山区城管局清扫三队三弓路班班长。
30-33
中华建设杂志名家视点

李佐军:警惕城镇化陷入四个误区

摘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认为,在现有体制改革(特别是政府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财税制度改革等)没有得到应有推进的情况下,新一轮城镇化有可能陷入如下误区,需要提前予以警示:一是将城镇化作为增加GDP的抓手,结果可能GDP上去了,但民生下去了;二是将城镇化作为大搞“造城运动”的手段,结果可能新城涌现了,但农村衰落了:三是将城镇化作为建设“形象工程”的手段,结果可能形象起来了,但民心下去了;四是将城镇化作为发展房地产的手段,结果可能房价起来了,但内需下去了。
34-34

张晓山:城镇化不是疾风暴雨式的“造城运动”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原所长张晓山认为,城镇化是个渐进的过程,应注重各个方面的综合配套,而不是单纯的、疾风暴雨式的“造城运动”。城镇化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城镇的布局和发展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和具体实际条件来发展。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的支撑是非常重要的。有潜力和有希望的产业应该结构合理,且具有一定发展潜能,决不能是大城市淘汰的过剩、污染产业。此外,城镇化中一定要把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配置好,做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4-34

倪鹏飞:传统城镇化是高成本、低收益的城镇化

摘要: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认为,传统城镇化模式是以经济发展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线,以地方政府为主导,以土地为主要内容,以外延扩张为特点,以外部需求为牵引,以物质资本大量消耗作驱动力,是高成本、低收益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带来很大的问题,集中表现在:要素结构失衡、空间失衡、产业结构失衡和大城市病的爆发等。新型城镇化模式是以现代化为发展目标,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市场运作为主导,以内外需为牵引,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内涵增长为重点,以适度聚集为原则,“三化”互动,实现低成本、高收益,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4-34

唐子来:应建立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绩效评价体系

摘要:同济大学规划系主任唐子来认为,在城市社会空间极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公共设施规划需要建立基于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绩效评价体系。第一,在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两个层面,都要建立针对城市公共设施(特别是公共交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设施等)空间配置进行社会绩效评价的法定环节;第二,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的社会绩效评价应当包括两个维度,即社会公平维度和社会正义维度;第三,在总体绩效基础上,分别考察公共设施分布与全体居住人口分布以及社会弱势群体分布之间“空间匹配”的具体分布状况,对于社会公平绩效和社会正义绩效的空间分布进行因果解析,并制订相应完善策略。
34-34

霍兵:要从体制上理顺规划的职能

摘要:天津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霍兵认为,推进城镇化,要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作用,避免留给城市更多的“遗憾”。要突出规划的作用,就要从体制上理顺规划的职能。目前,国家发改委负责制订经济发展规划,住建部负责制订城市体系规划,国土资源部负责制订土地利用规划。现在,这3项规划各有侧重,但彼此之间尚缺乏统筹考虑。要将这些规划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提高整体规划水平,既要体现空间布局的科学性,又要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当借国家推进机构改革和城镇化的机会,建立一项由住建部牵头的机制,对国家的空间发展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规划。
35-35

方精云: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不能沦为炒概念

摘要: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方精云认为,一个城市,如何很好地发挥它的城市功能,是一件非常复杂、非常难的事,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巨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不是所有城市都适宜发展为大城市,建国际化大都市也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且不说纷纷把建设国际化大都市作为发展方向的城市有没有达标的潜力和实力,单就执政理念而言,可能就有一些偏差。说到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空喊现象,还是出于不正确的政绩观和地区攀比心理,最后沦为炒概念。
35-35

蔡继明:“大城市病”不是“大”惹的祸

摘要: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说,有人看到大城市“生了病”,什么人多、车堵、出行难啊,就以为是“大”造成的。可世界上同样还有很多大城市、特大城市甚至巨型城市没有“生病”,甚至人口比咱们这些城市还多的城市也没“生病”。比如美国纽约,比我们不少城市的人口密度都高,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城市人口也很密集,但这些城市出行却很方便,看不到我们常见的“城市病”。“大城市病”不是“大”惹的祸,因此不应轻易谈瘦身,否则容易抹杀一些问题,不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我们的大城市同样需要发展,不能简单进行规模控制,而是要实现功能的合理区划,实现集约化、协调发展。
35-35

辜胜阻:治大城市病要反思过度集中的城镇化

摘要:经济学家辜胜阻教授认为,当前,治理空气污染、水污染和资源短缺“大城市病”要走均衡城镇化之路,要反思城市功能和优质资源如此高度集聚和集中的弊端。治理大城市病首先要改变人口、产业过于集中少数大城市的局面,坚持“规划先行、布局合理、功能配套、落实坚决”的原则,对城市的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发展模式、基础设施建设等科学规划,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把城市群做多,把中小城市做多做好,科学布局大中小城市体系,使人口合理流动,防止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以及城市功能的过分集中。
35-35
中华建设杂志评说规划

湖泊规划需“亡羊补牢”——武汉的一些湖景房成为“土景房”

摘要:依水而居是很多市民向往的生活逸境,正因为如此,在开发商的眼中,湖景房就是一道引入入胜的美味,广告上,湖畔、水岸这样的词语随处可见。然而,在武汉,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环湖的地块却正在上演着这样的戏剧:后来者挡住先行者的湖景,甚至,有的开发商竟填湖造地。一些湖景房,也因此成为“土景房”。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意味着湖泊规划的失策?
36-37
中华建设杂志历史文化保护

播撒在城市的记忆——武汉工业遗产保护探微

摘要:工业遗产是指一些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以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换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住所、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湖北武汉是近现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在武汉三镇的土地上,留下了武钢、武重、武船、武锅等“武字头”以及“汉阳造”工业兴盛的脚印。
38-39
中华建设杂志捷克之窗

捷克共和国的现代建筑瑰宝

摘要:据英国作家保罗·约翰逊及其著作《近代化》所言,二十世纪并不是始于1900年的新年前夜,而是应该从19年后算起,即1919年。在ArthurEddington爵士用镜头捕捉了全日食的到来之际,世界也随之步入现代。照片上,紧邻太阳的星象和弯曲的光线的位置被用来验证艾伯特·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而就在这一天,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统治下的简单的旧世界也不得不向复杂的摩登时代低头。
40-43